•  
  • 首页
  • >>
  • 藏品
  • >>
  • 绘画-我用您儿子的眼睛来看您

编号:  D1017
名称:  绘画-我用您儿子的眼睛来看您
年代:   建国后
年份:  2019
简介:  留下来陪你……
绘画-我用您儿子的眼睛来看您


绘画名称:我用您儿子的眼睛来看您

内涵:31岁的杨占奇不幸遭遇车祸,身后杨占奇的家人将他的角膜在青岛红十字眼库成功捐献给一位患者,在青岛眼科医院,谢立信院士亲自为这位患者进行了角膜移植手术,这名患者重建光明之后与杨占奇的父亲相见,用手遮挡住自己原来的眼睛,透过杨占奇的角膜来看这位老父亲。这个故事曾经在CCTV-2播放引起强烈反响。根据这个故事为原型记录这段事迹的影片《留下来陪你》2008年的公映反响强烈。

绘画:山东眼科博物馆艺术员石蕾。



CCTV-2讲述《留下来陪你》

留下来陪你(4月3日周二)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4月03日 16:46 来源:

20061224日早晨,家住河南清丰县西吉村的杨占京,突然得知在青岛打工的哥哥遭遇了车祸,他立即放下手中的活,日夜兼程赶到了哥哥身边。可当他看到哥哥的那一刻,医院告知:他的哥哥已经脑死亡。而后,他和他的家人乃至众多族人经历了一次奉献爱心的痛苦历程。

 

一、突       

 

杨占京刚看到哥哥的那一刻,哥哥的眼神就像是已经定格了:瞳孔已经扩散,眼睛却闭不上。年仅31岁的哥哥杨占奇,在青岛一家酒店当后勤经理。出事的那晚,杨占奇在下班的途中,不幸被一辆逆向行驶的摩托车迎面相撞,身受重伤濒临死亡。此时,当杨占京握着哥哥毫无知觉的手,看着哥哥睁着大大的双眼望着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从小和哥哥一起长大的弟弟,似乎从哥哥的眼神里读到了什么。

虽然哥哥的眼神已经定格不会再动,但杨占京能感觉到:哥哥对社会或是对他自己的一切,都感到一种很不情愿的遗憾和不舍。哥哥到底有着怎样的遗憾呢?从小到大,杨占京每次看到哥哥,感到最亲切的就是哥哥那双清澈明亮的大眼睛,这次让他心痛难解的仍然是哥哥的这双眼睛。几天来,已经脑死亡的哥哥只能靠呼吸机来维持生命,但杨占京不愿放弃。他守侯在哥哥病床前,无数次地呼唤着哥哥,希望他能醒来,哪怕和他说上一句话,可哥哥的眼睛始终一动不动,也无法闭合。杨占京握着哥哥手的时候,哥哥的手也从没动过,甚至杨占京和哥哥说话,哥哥也根本没有反映,那双大眼睛就那样直瞪瞪地望着前方。

看来哥哥的生命已无力挽回,悲痛中的杨占京有些神情恍惚,他清晰地记得:8年前,年仅26岁的大姐不幸离开了人世,连一张照片都没留下。而今,作为家里顶梁柱的哥哥又将离开他们,他无法想象:体弱多病的父母将如何承受再次失去儿子的打击?杨占京想:自己得做点什么,要让哥哥在这个世上留下点什么东西,也让自己一家人的心里留下一点安慰,这可以说是他杨占京或是他一家所有人的期盼。

在无法留住哥哥生命的时候,杨占京还能帮哥哥留下什么呢?记忆中,哥哥的一切似乎都在眼前浮现。杨家姐弟三人,哥哥杨占奇排行第二,中学毕业后他参军入伍,1999年从武警济南部队复员后,就来到了青岛市打工、生活。由于分隔两地,兄弟俩很少见面,平时只能通过电话交流各自的生活。但杨占京知道:哥哥非常喜欢青岛,并且拥有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哥哥所工作的青岛市古街人家酒店的老板,把他升为公司的采购主管,准备重点培养他。在酒店里工作的人心里都清楚:每天那么大批量的进货,若是老板对一个人不信任,就很难把这个岗位交给他,而一般都是让自己的家人来把这个非常重要的关。

在这个酒店里打工的哥哥杨占奇,以他的踏实能干和为人朴实深得老板的信任。在老家的父亲听说大儿子的工作成天是与钱打交道还有些不放心。杨占京知道:父母一向最担心的就是他们兄弟如何做人!有一年,哥哥回家过春节,和家乡同学在饭桌上的一番话,至今让父亲仍记忆犹新。

 

二、亲       

 

当时,有个老同学问杨占奇:你一个月工资多少钱?杨占奇答:也就是千把块钱吧。那同学又问:那你一个月要弄2000多块也不成问题吧?你每天上街去买菜购物,若是花了1元,回来报账说花了1.1元或1.5元,不也由你说吗?杨占奇笑道:呵呵,那你说错了,我是个人,是个人办事就得凭良心。

做人、办事都得凭良心的哥哥杨占奇,在这次离家时很明确地告诉家人:他的人生目标就是一定要在青岛成家立业。可如今哥哥心愿未了却将要命赴黄泉,作为弟弟他能帮助哥哥做些什么呢?几天来,杨占京走访哥哥的同事,试图从与哥哥朝夕相处的同事们那里寻找到答案。同事王晓说:杨占奇是个乐于帮助别人,为他人着想的人;同事高峰道:有一次我到市场去,要买好几百斤材料,我一个人弄不回来,杨占奇就早晨五六点钟起来,陪我一起去才弄回来了。

其实,在杨占京看来,乐于帮助他人一直是他们的家风:村里无论谁有难处,多年当村干部的父亲从不袖手旁观,杨占京也看到过哥哥曾不止一次去无偿献血。可现在,不愿闭合双眼的哥哥,难道是还想为他眷恋着的人世做点什么吗?想到这里,一个想法让悲痛中的杨占京怦然心动。终于,在哥哥杨占奇的弥留之际,亲兄弟杨占京在心里作出了一个决定:脑死亡的哥哥只能靠呼吸机维持着生命,这样活着无异于死亡,即使如此也时日不长,一旦哥哥的生命逝去,我希望他不要在人世留有遗憾。杨占京想让哥哥在逝去后把眼睛留下来,留在这个世界上,继续观看着这个他为之热爱而奋斗的世界。

留住哥哥眼睛的惟一方式,就是捐献哥哥的眼角膜。若是能将哥哥的眼角膜移植成功,不仅能给他人带来光明,而且哥哥的眼睛依旧可以留在人世,继续看着他喜爱的青岛,陪伴着父母和家人。杨占京觉得:若是哥哥有知觉的话,相信他一定会同意自己的这个决定。

在哥哥住院救治的第八天下午,医院通知杨占京:让他准备哥哥的后事。而此时离下班时间仅有两个多小时。杨占京知道:凡是捐献眼角膜者,在去世后6小时内摘除,眼角膜才有效。而捐献哥哥的眼角膜所要履行的程序,必须是在得到父母的同意之后才能进行,可远在老家的父母此刻却对此毫不知情。在那个悲伤又焦急的下午,杨占京只能通过电话,把哥哥的事情和自己的想法全都告诉了父亲。没想到父亲听到这个想法后,脑袋里即哄地一下:他接受不了这事实。

在河南老家一直担任村支部书记的父亲杨正民,年轻时也当过兵,见过世面,可突然听到小儿子要把自己亲哥哥的眼角膜捐出去,他一时难以接受,更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三、痛       

 

不知道眼角膜是啥的老杨在电话里疑虑地问小儿子:你不是把你哥哥的那东西卖钱了吧?电话那端的杨占京道:绝对不是,如果卖钱,多少万我也不会卖俺哥的眼角膜!父亲杨正民极力克制着失去儿子的悲痛,在脑海里一遍遍地回想着小儿子在电话里说的那番话:爸爸,哥哥已人死不能复生了,还不如咱们让他能继续做点善事呢!

在杨正民看来,儿子是不能死而复生了,但眼角膜还能帮助别人重见光明,这对从小就教育孩子要做善事的父亲来说,杨占京做的这个决定就是件善事,所以他很快就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了小儿子:你哥哥人已经走了,他既然热爱青岛,我同意捐出他的眼角膜,让他能继续看着青岛。这事很快就在这个小小的村庄引起了轰动,很多村民都不理解杨家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尤其是家族的长辈们 对这种有违祖辈规矩的做法很是恼怒。杨正民的三叔骂杨正民:孩子人都死了,你怎么忍心把他的眼睛也给卖了!杨正民说:三叔,你放心,给我多少万,我也不会卖他的眼角膜,可孩子已经死了,还不如把他的眼角膜捐给那些活着的,家里有困难没钱治病的人。尽管杨正民心里感到很难过,但他坚信捐献眼角膜是件有利于社会的好事:总有一天,这里的乡亲们会理解我的!

200612301745,杨占奇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约10分钟后,青岛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就赶到了医院。杨正民最终同意了捐献儿子的眼角膜。可就在当晚,小儿子杨占京代表家属替哥哥杨占奇在捐献角膜书上签字的时候,一个未曾料到的事情又摆在了他的面前。眼科医院的医生要求:凡是捐献眼角膜的,必须摘除眼球。要摘除哥哥的眼球,这是杨占京万没想到的事。尽管医生解释摘除眼球是为了保护眼角膜,但他还是难以接受!那一刻,他抖动的手无力下笔,心情非常复杂。面对自己的亲哥哥,28岁的杨占京尽管无法承受这种残忍,但他明白:这种残忍的背后,是另一个生命重新获得光明,也是哥哥眼睛的重生。最终,他还是毅然在捐献书上签了字。也就在签完字后的那刹那间,他泪如雨下哭得一塌糊涂。

当晚2002,青岛眼科医院成功完成了眼角膜摘除手术。翌日,亲自为眼病患者时会基进行角膜移植手术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眼科研究所所长谢立信教授感动道:我们还是第一次得到一个如此年轻人的这么好的一个供体,这个外地在青岛的打工者很有爱心,身后在青岛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献出来,这样的事我还是第一次碰到,所以我们对这个角膜也看得特别珍贵。山东眼科研究所副主任医师赵静道:他弟弟也是打工者,他们全家都支持这个把逝去亲人的眼角膜捐献出来的决定,我作为青岛人非常感动。

 

四、留       

 

负责角膜摘除和移植手术的医生们都被杨占奇的精神所打动,他们很快就找到了与杨占奇角膜配型的患者。来自辽宁的时会基,已被眼病折磨了23 年,由于一直难以找到合适的角膜供体,迟迟未能进行手术。把杨占奇的眼角膜移植到他的眼睛里后,他的右眼视力已恢复到了0.2。能重新用右眼来看这个世界,他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我的眼睛终于治好了。

在做时会基的眼角膜移植手术时,中国工程院院士、青岛眼科医院专家谢立信的心情非同寻常:我们从内心里希望这次手术一定成功,每一针都要缝合得毫无问题。作为资深角膜移植专家,谢教授如此渴望手术成功,是源于他内心对我国角膜供体缺乏的深切关注:目前,我国约有200万名等待移植角膜的病人,而每年只有一万名左右的患者能得到角膜移植。通常一只好的角膜可以使四名患者重见光明,而杨占奇捐献的两只角膜,就可以给八名患者带来光明。谢教授深情道:我们看中的不仅仅是一个角膜,更重要的是他这种珍贵的精神,他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启示:人在身后也要关怀病人的未来,也要继续社会为人类做贡献。

31岁的杨占奇捐献眼角膜使38岁的时会基重见了光明,青岛的新闻媒体对此事纷纷进行了报道。杨占奇的父亲得知此消息后,突然向医院提出一个要求:他想见一面这个接受儿子眼角膜的人。可按捐献器官的有关规定,是不允许捐献者和受捐者见面的,医院考虑再三,还是同意了这位父亲的要求。

200713日上午10时,杨家父子跟时会基在医院见面。时会基对杨正民激动道:老人家,我把自己的好眼睛捂住,用你儿子捐献的那只眼睛看你。说着,他即把自己的那只好眼睛捂上,用移植杨占奇眼角膜的那只眼睛看杨正民。见此情景,杨正民心情非常复杂,既难过又激动,最后感到一种安慰和欣慰:儿子的眼睛总算是成功地通过别人看到了世界。那一旋,杨占京看到时会基那重见光明的眼神,就像看到哥哥的眼神一样。

2007120日,杨占奇的遗体在青岛市殡仪馆火化。为了了却杨占奇生前成为一名青岛人的愿望,在这个城市有一个自己的家,青岛红十字会在福宁园公墓免费给他选了一块墓地,让他永久性地留在青岛,让青岛的市民有一个共同怀念、纪念他的地方。看到杨占奇在青岛终于有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家”,悲痛的杨家一家人从心底感到欣慰。

河南青年杨占奇捐献眼角膜的义举,在青岛和他的家乡濮阳市皆引起很大反响。在杨占奇精神的感召下,青岛市已有700余名市民成为青岛红十字会劝捐眼角膜的志愿者,并设立了“杨占奇光明救助金”。而在杨占奇的家乡,濮阳市红十字会授予杨占奇“红十字爱心大使”称号。如今,村民们根深蒂固的观念也正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责编:讲述





留下来陪你的剧情简介 · · · · · ·


版权归山东眼科博物馆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