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著名眼科专家,获国务院政府津贴。1965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在吉大一院工作50年。临床经验丰富,技术全面,成功复明手术两万余例,深受患者好评。获省级科技成果奖、校医疗成果奖,优秀论文奖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曾任学科带头人,科主任4界17年。在省市中华医学会,国家级眼科期刊,恒达国际眼科顾问,省(市)公检法特聘法医顾问等社会兼职。对白内障、青光眼、眼眶病、眼肿瘤、法医鉴定有一定专长。

袁超,2009年毕业于山东大学,2010年加入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现担任珠海亿胜华北大区经理。亿胜生物集团创建于2000年,主要研发生产平台包括生物药品及吹灌封一体化制剂平台,已成功开发上市的贝复舒为全球眼科首个生长因子眼用制剂。珠海亿胜历久弥新,砥砺前行,与中国眼科共成长。


眼科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现任山东省眼科医院院长助理,眼底病外科主任,药物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兼任中国老年保健学会眼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眼微循环专业委员会眼底病学组常务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糖尿病眼病学组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委员,山东省医学会药物临床研究与评价分会委员,山东省老年医学研究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1998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并就职于山东省眼科研究所,2000年始师从于著名眼科专家董晓光教授进行眼底病专业的学习和研究,2006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同年开始担任青岛眼科医院眼底病科主任,2011年初调任山东省眼科医院眼底病科主任。主要从事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先后参加973、十五、十一五等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课题,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专业论著5部,近年来,年均手术量上千例,在眼底出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葡萄膜炎、严重眼外伤以及视神经病变等眼科疾病的诊治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复杂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及眼前后段联合手术。


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官医院院长、眼科主任、眼科教研室主任、哈尔滨医科大学眼损伤与修复重建重点实验室主任。广州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带头人、省重点学科带头人、省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防盲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视觉生理学组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眼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常委,黑龙江省唯一入选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专家会员,黑龙江省眼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眼科专业委员会青光眼专委会主委,中华眼科杂志、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眼科杂志及中国进修医师杂志等8种杂志编委,Molecular Vision、Acta Ophthalmology和Chinese Medical Journal3种杂志审稿人。美国眼科学会国际会员、美国视觉与眼科研究学会会员、英国传统医学会理事等。


1985.3月出生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

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

安徽省第一届卫生健康骨干人才、中国康复医学会安徽省干眼康复学组副组长、国际泪膜与眼表学会(TFOS)中国分会委员

专业方向:角膜与眼表疾病。

擅长白内障手术、角膜移植手术、飞秒激光矫正近视散光手术、ICL手术等,擅长干眼、感染性角膜炎的诊治。

已发表SCI论文数篇。

主持省厅级课题5项。

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安徽医学科学技术奖创新奖二等奖。


张长宁,眼科主任医师,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现任陕西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常委;陕西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视光学与手术学组委员;西安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顾问;西安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眼表病学组顾问;西安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专家;曾任西安市眼科医院副院长,西安市眼库主任,激光近视治疗中心主任,西安市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


1967年1月出生于山东省莱芜县,1992年毕业于潍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毕业后一直在山东省济南市人民医院眼科工作。目前是主任医师,中共党员,眼科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斜视、弱视与小儿眼科,眼视光,泪器疾病和眼部整形。兼任山东省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眼科质量控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济南市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张泺,男,1931年 4 月生,广州市人,中共党员。

1955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医疗系。同济医科大学同济医院眼科教授。曾任湖北省眼科学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眼科学会副主委,全国眼科免疫学组副主委,全国眼科角膜病学会委员,《中华眼科杂志》、《眼科研究杂志》、《临床眼科杂志》编委,《眼科新进展杂志》副主编。

从事眼科学工作40余年,在临床上开展角膜移植术;1978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共16人。在科研上结合临床应用病理学、免疫学、药理学等基础医学,用细胞培养法和动物试验开展科研工作,对角膜变性、角膜单纯疱疹感染、角膜真菌感染和角膜烧伤的发病机理和治疗进行研究,在抗病毒鸟苷类药物、抗真菌咪唑类药物、抗胶元酶药物,抗超氧自由基药物、促角膜上皮生长药物等方面开展实验和临床工作,1986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对角膜上皮细胞和角膜内皮细胞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用羊膜和胶元膜作载体,作角膜上皮细胞移植。先后撰论文131篇。著作有主编:《眼镜与隐形眼镜的验光与配镜》和《角膜疾病》电子版。合著:《现代基础眼科学》、《农村医生手册》、《家庭医疗保健手册》。

退休后自学中国历史和古文学,曾有诗文刋豋在《中华老人诗文书画作品集》、《伟大历程,从一大到十九大》、《抗战诗钞》、《一带一路新诗经》、《时代颂歌》、《影响当代中国的千家诗》等。


  张士元,男,自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眼科临床医疗及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眼科基础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经验,长于眼底病的诊治。60年代收集典型及特殊眼底病变资料并绘制眼底病变图象200多幅,为合著的《眼底病》一书积累了丰富的资料。60至70年代专题观察研究了眼内非磁性异物取出及异体玻璃体植换治疗玻璃体出血手术技术。80年代负责制定了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之视力残疾标准、调查方案及资料的总结。1988年起连选连任三届中华眼科学会主任委员。1995年主持召开了第二届国际眼科学术大会,现任WHO专家咨询委员,享受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政府特殊津贴,获亚太地区眼科学会荣誉奖,获多项科技进步奖,连续5年获市科委改革与发展奖,参与编著专著6部,发表论文20余篇。

张效房,男,主任医师,教授,1920年10月出生于河南开封,1945年毕业于国立河南大学医学院,从事眼科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至今已76年。培养硕士研究生60余人,其中成为国际学术权威一个,美国著名大学名誉教授一个,美国国家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一个,国内著名学者10余人,博士生导师者5人,党的十八大代表2人,可谓“桃李满天下”,我国眼科学界的一代宗师。1950年开始,自编专科班和本科班眼科教材8套。1979年参加编写全国高校统一教材《眼科学(第一版)》,1996年,主编国家教委九五重点选题高校教材《眼科学》。受卫生部委托举办眼内异物摘出进修班4期(每期4个月)。引进并改进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手术,向全国基层医院推广。50年代首先报告“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最早从眼科角度描述了无黄疸型钩体病在北方的流行情况;50年代起,致力于眼内异物定位和摘出的研究;创新和发明36项,如薄骨定位法,电子计算机校正法,“重叠波”定位法,磁棒接力摘出法及方格定位法等,被称为“张效房法”,此成果属国际领先水平(前卫生部长钱信忠语); 1982年在国际眼科大会上报告了3000例眼内异物摘出体会一文,震撼了来自世界的各路学者;应邀在美国和日本十所大学作专题学术报告;在国内除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区(包括港澳台)100多个城市作报告和(或)手术表演200余次。1982年创建河南眼外伤研究所;1988年创建河南省眼科医院。1979年,白手起家创办《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担任总编辑及名誉总编辑43年。为眼外伤职业眼病学组创始人之一和学组长。曾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嘉奖和荣誉称号39项:如全国科学大会优秀科技成果奖、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国家科委优秀科技成果奖、河南省科技功臣、全国最美医生、感动中原人物等。曾任卫生部学术委员会眼科学专题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委员和常委、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常务理事、名誉副会长、眼科学会主任委员、国际眼外伤理事会理事、世界眼科基金会中国分会会长及《J.Eye Injury》杂志(美国)编委等。主编专著包括:《眼内异物的定位与摘出》《机械性眼外伤》《眼科学》《新编临床眼科学》《眼外伤学》《张效房眼外伤学》等8部;包括参编其他重要著作共23部,发表论著258篇。


从事眼科工作40余年,擅长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尤其是眼底病的临床诊治具有相当造诣。发表论文20余篇,专著10余部,代表作:1.《免疫复合物诱发非肉芽肿性色素膜炎的实验研究》中华眼科杂志 1985  2.《中药预防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动物实验研究》中华眼底病杂志 1991  3.《眼底病诊断与治疗》(1.2.3版 2002,2008,2016)。1997、1998年分别获得安徽省教委、中华眼科学会奖。
擅长: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尤其是眼底病的临床诊治具有相当造诣。

张烨,1999年12月出生于龙口市,2023年毕业于青岛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现就读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眼科研究生学硕,师从高华教授。目前是共青团员。专业方向:角膜病。


张云峰,1968年7月出生于龙口市,1993年毕业于潍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一直在龙口市人民医院眼科工作,从事眼科工作30年。目前是眼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中共党员。专业方向: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眼外伤、眼肿瘤、泪器疾病。

学术兼职: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肿瘤组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眼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眼肿瘤协作组委员,

山东医师协会委员,

山东医学会基层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妇幼保健协会眼科分会常务委员,

山东激光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

山东视力康复委员会白内障学组委员,

烟台市眼科质控中心成员,

烟台医学会委员,

烟台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赵蒙

千寿制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市场战略部 学术经理

辽宁丹东人,本科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药学专业,现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2027年预计毕业)。

关注医学与人文融合发展,愿为眼科文化传承事业略尽绵薄。


赵堪兴教授,先后毕业于天津医学院医学系和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获医学博士学位。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指导教师。曾留学日本。担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第七、八届副主任委员。第九届候任主任委员,第十届主任委员,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候任会长,亚太斜视与小儿眼科学会副主席,亚太眼科学会理事会理事,亚太眼科学会斜视与小儿眼科亚专业代表,国际斜视与小儿眼科协会筹委会专家,亚太眼科杂志副主编。

  赵志凛,1933年1月生,教授,眼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55年毕业于国立山东大学医学院,1954年实习于青岛山大医院眼科。在眼科著名教授潘作新院长的教导下,完成了眼科常见病的检查诊疗和手术。1955年毕业后分配至山东省立医院,工作至今。

  眼科工作66年,有极丰富的临床、教学和科研经验。手术认真细致,精益求精,戏称“山东一把刀”。现已88岁,仍坚持门诊工作,并能进行门诊手术及整形等。

  1986年晋升为主任医师后,评为山东医科大学首批硕士研究生导师,其研究生如:王智崇、姚晓明等,现均已成为国内知名专家教授,且在国外也有一定影响。1995年退休返聘,退休前曾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项,参与著作四册,发表论文十余篇,译文两篇。

 大连华厦眼科医院院长(辽宁省区总院长)

 三级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及博士后导师。

 曾任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及北京同仁大连眼病医院眼科主任、教授。从事眼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40余年,擅长各种疑难复杂白内障、眼底病、青光眼及眼外伤的诊治,已完成各种眼科手术8万余人次。

兼职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显微手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全国理事会理事,中国老年医学会眼科学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外伤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眼外伤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医师协会第一届眼科分会副会长,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第一届眼科分会副主委,辽宁省眼科学研究会副会长,辽宁省及大连市司法鉴定、医疗事故鉴定及劳动伤残鉴定专家委员。担任《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等期刊杂志编委。2019年被大连市政府授予首批医学“高端人才”荣誉称号。2022年被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授予“中国优秀眼科医师”荣誉称号。


周芳,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眼科主任医师,知名专家。兼任山东省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药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山东省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眼科临床专业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荣获2006年中华眼科学会奖。

从事眼科临床工作三十余年,有扎实的眼病诊治基础,在各种眼病诊治方面经验丰富;尤其擅长眼底病、眼外伤等复杂疑难眼病及近视的诊治。发表学术论文几十篇,参编多部学术专著,承担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数项。


淮安八十二医院,医生。

朱希才,汉族,济南人,山东城市文化研究会理事、济南槐荫理事文化研究会会长。

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小说创作,《月牙河》《撼山》等一批作品先后在《山东文学》《当代小说》刊发。后改写散文,先后出版散文集《走进梦中城》《西进,沿着太阳轨迹发展的城市》《槐荫密码》等。作品《燃烧的红高粱》2012年6月入选《中国散文大系·抒情卷》,并荣获由中国散文学会颁发的“当代最佳散文创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