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年月 1893/01/01 - 1968/01/01
字墨泉,奉天(今辽宁)辽阳人,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生。1917年,毕业于私立奉天医科大学。曾留学英国、奥地利、日本,1920年代初,开展青光眼、白内障等眼科手术。回国后,任奉天医科大学讲师、教授,辽宁医学院(1945年8月由伪满“医科大学”改建。1948年迁北平)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医科大学儿科系副主任、教授,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1968年逝世。终年75岁。著有《实用眼科学》、《实用眼科手术学》。
出生日期 1919/01/01
1942年12月辽宁医学院医疗专业毕业,曾在沈阳重明眼科医院工作4年,英国留学两年,1978年起在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工作,组建了沈阳市眼病研究所、沈阳市眼病医院,任副院长、眼病研究所名誉所长、主任医师。1991年10月国务院授予“在医疗卫生事业中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 精通英、日、俄语,并用英语授课。通晓眼科国内外理论技术,曾在《中华眼科杂志》上发表《沸水注射对于睑血管瘤的效果》、《组织埋植法对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效果》等多篇文章。
出生日期 1970/01/01
葛坚,男,眼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原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原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美国休斯顿大学客座教授,香港理工大学荣誉教授。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眼科学会青光眼学组前任组长,广东省眼科医师学会主任委员,世界青光眼协会常务理事,《中华眼科杂志》及《中华实验眼科杂志》副总编。《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ptometry》、《Journal of Glaucoma》编委。葛坚教授从事眼科临床及研究工作30余年,在青光眼诊治、白内障超声乳化与眼内窥镜激光治疗疑难青光眼、干细胞研究、近视眼防治等方面有较高的造诣。所领导的团队相继获得了973计划、863重大专项、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基金的资助,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及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十余次。截至目前,单独或与他人合作发表论文33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40篇。主编卫生部统编七年制以及八年制《眼科学》教材、教育部五年制《眼科学》教材和《现代青光眼研究进展》。已培养博士研究生71名,已出站博士后8名,其中17人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分别获得“全国医院优秀院长”、 “广东省优秀院长”、 “中华眼科杰出成就奖”、“中国医师奖”、亚太眼科学会“杰出服务奖”、中美眼科学会“金钥匙奖”、世界青光眼协会“高级研究科学家奖”(“Senior Research Scientist”奖)和“突出贡献奖(The World Glaucoma Association Recognition Award)”,澳大利亚政府“杰出创新奖”(“Excellence in Innovation”奖),亚太眼科学会“最高学术奖”(“De Ocampo”奖)等荣誉。
生卒年月 1925/01/01 - 1998/01/01
耿贯一(1925-1998) 1943年考入原中央大学医学院。1949年毕业后在天津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流行病学科研及教学工作。 是我国成绩卓著的流行病学专家和医学教育家。1951年他于天津医学院创建了寄生虫学教研室,1957年创建流行病学教研室,是原公共卫生系的创始人及第一、二届系主任。在教学、科研中,他为人师表,治学严谨。对许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因和预防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积极向各级政府领导提出控制吸烟的建议;和王延华等医生首先倡议在中国开展爱眼日活动,后经卫生部等12部委批准设立“全国爱眼日”。他先后四次主编全国统一教材《流行病学》该书曾被全国上百所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生使用。他主编的中文流行病学参考书《流行病学》影响波及海内外,于多家国外图书馆收藏。该书和他的其它几十本著作以及200多篇论文成为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生卒年月 1876/01/01 - 1915/01/01
Scottish ophthalmologist, born in 1876, Paisley; died in October 1915. He began working at the Royal Eye Hospital in London in 1902, became FRCS in 1903, and was appointed curator and pathologist at Moorfields Hospital in 1905. In 1906, he became an assistant ophthalmologist at the Great Northern Central Hospital, at the Royal London Eye Hospital in 1909, and in St. Mary's Hospital in 1911. He has served on the London Teaching Hospital for many appointments. At the time of his death, he was an assistant surgeon and assistant ophthalmologist at the Royal London Eye Hospital at St. Mary's Hospital. Coats disease: It is a developmental retinal vascular abnormality consisting of leaking telangiectasia and aneurysm retinal blood vessels, associated with associated lipid exudation, a condition that often occurs in the first decade of life. In the eyes.
生卒年月 1904/01/01 - 1991/01/01
眼科学家,被誉为中国的眼科之父。抗日战争期间发现沙眼和角膜病是当时致盲的重要原因。在对大量沙眼患者普查的基础上首创以早期血管翳为诊断早期沙眼的依据。1940年代在国内开展和推广角膜移植术。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培养出数以百计的高级专业人才。主编国内第一本中文版眼科学教材,并编写中级眼科学以解决中级教学的需要。
生卒年月 1930/01/01 - 2012/01/01
郭静秋(1930-2012)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医科大学儿童视觉研究中心(儿童视力保护中心)主任,全国弱视斜视防治中心主任。小儿眼科学家,在小儿弱视、斜视领域的研究水平居国际前沿,是学科带头人。 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5部,《现代眼科手册》、《眼科手术学》、《实用眼科学》。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华眼科学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主任委员,《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主编,《中华眼科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眼科》、《眼科研究、上海眼耳鼻喉》杂志等编委,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学术委员。荣获国家卫生部科技成果甲级奖、国家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卫生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955年获光华科技基金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待遇。
郭希让,男,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副会长 。 1964 年毕业于河南医学院医学系本科,同年分配到河南省人民医院省眼科研究所, 1992 年晋升为眼科主任医师,研究员。 1983 ~ 2000 年担任河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河南省眼科研究所副所长,所长 , 兼任河南省医学会眼科学会委员、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 2000 年始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委员、常务委员,中华眼底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激光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会委员,以及河南省医学会副会长,河南医师协会眼科分会会长。2008年至今担任郑州普瑞眼科医院院长,每周一、二、三、五在郑州普瑞眼科医院坐诊。曾主持省多项重大研究项目,其中 “格子样变性致视网膜脱离的防治研究”获 1995 年度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曾在国内外眼科杂志发表论文 80 余篇,主编《现代视网膜玻璃体手术学》、《激光医学教程》等 5 部专著。 2001 年参与高等教育部规划医药院校 5 年制本科《眼科学》中葡萄膜疾病和眼外伤章节的撰写、7年制硕士研究生《眼科学》眼科影象诊断和眼与全身病章节的撰写,以及8年制博士生《眼科学》教科书的编委,撰写葡萄膜疾病和眼外伤等章节。 1997 年获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奖, 1994 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省优秀专家,享有政府特殊津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