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日期 1960/01/01
许迅,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兼眼科主任,上海市视觉复明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眼科研究所所长,上海市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眼科学会青年委员,全国眼底病学组副组长。卫生部“视觉第一中国行动”项目华东区防盲培训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眼底病的诊断、治疗与研究。
生卒年月 1919/01/01 - 2006/01/01
徐志章(1919-2006)浙江宁波人,新疆医学院眼科教研室主任及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毕业于四川华西协合大学医牙学院医科(八年制),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 1956年创建新疆医学院眼科教研室及新疆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为第一任眼科教研室主任兼附院眼科主任。曾多次获得新疆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国家科技奖项。发表论文及编著70余篇。任《中华眼外伤职业性眼病杂志》、《新疆医学》和《新医学报》等编委。历任中华医学会全国眼科学会第二、三届委员,第四届常委,中华医学会新疆眼科分会第四届主任委员,第五、六届名誉顾问。获卫生部边远地区优秀科技工作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专家,新疆医科大学建院元老等荣誉称号。
生卒年月 1931/01/01 - 2010/01/01
严密(1931-2010)著名眼科专家、中华眼科杂志编委、中华眼底病杂志总编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教授,博士及博士后导师。1982至1983年美国Pennsylvania大学Scheie眼科研究所、John Hopkins大学Wilmer眼科研究所访问学者。曾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我国荧光家现底血管造影和眼底病激光治疗的开拓者之一,发表眼科专业学术论文50余篇。主编了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第四版《眼科学》、《眼科全书》第十卷神经眼科学、(中华眼科学》第十卷神经眼科学等专著。曾获中华眼科杰出成就奖,参与的“红宝石激光眼科治疗机研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生卒年月 1917/11/01 - 1999/03/18
杨德旺(1917-1999)教授于1917年11月出生在江苏省盐城市。1941年大学毕业,先后在广西省立医院、湖南省立医院和重庆总医院等单位任职。 1949年初,他抱着“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坚强信念,拒绝了国民党的种种许诺,依然留在大陆报效新中国。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他先后历任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暨长海医院眼科主任、副教授、教授、主任医师,曾兼任上海江湾医院眼科主任;曾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上海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全国新疗法新技术学组、全国眼免疫学组、全国全军泪液学组和上海防盲办公室顾问;曾被聘为《中国实用眼科杂志》、《人民军医杂志》及《泪液学杂志》编委。
生卒年月 1919/01/01 - 2014/01/01
河北青县人,1919年出生。1947年7月,北京大学医学院医学系毕业。历任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人民医院眼科副教授、科主任。1969年以来先后任甘肃省平凉地区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眼科主任、研究员,北京医科大学眼科客座教授,曾长期担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全国委员会常委、《中华眼科杂志》副主编、顾问、荣誉编委等。曾参与编著《眼科手册》(毕华德主编)《实用眼科学》1、2版。是享有政府特殊津贴的对医疗卫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之一。《中国中医眼科杂志》副主编、《眼科学彩色图谱》主编以及《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临床眼科杂志》、《中华眼底病杂志》、《眼科研究》、《眼科新进展》等杂志编委或顾问。
出生日期 1957/01/01
杨培增,男,汉族,1957年6月生,河南濮阳人,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1975年6月参加工作,199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党委委员、眼科学教研室主任、眼科实验室主任,眼科学市级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庆市眼科研究所所长。2007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荣获重庆市科技突出贡献奖,2011年荣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年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
出生日期 1950/01/01
姚克,男 ,浙江杭州人,1970年4月参加工作,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眼科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曾任政协第十一届浙江省委员会副主席。现任浙江省医学会第九届理事会会长。对眼科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对白内障、青光眼、屈光不正等研究有较高的造诣,擅长白内障人工晶体、青光眼、角膜移植等眼前段手术。曾在瑞士巴塞尔大学眼科医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和在美国进修。发表学术论文327篇,其中SCI收录131篇,获5项国家发明专利,并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十一五及十二五国家支撑项目和国家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重大项目30余项。以第一获奖人获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0余项省科技重大贡献奖等省部级奖和瑞士眼科Alfred-Vogt奖。
生卒年月 1923/01/01 - 2004/01/01
尹素云(1923-2004.),女,江苏省徐州市人,眼科学专家,原解放军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历任南京大学医学院眼科医师、助教,第三、四、五军医大学眼科主治医师、讲师,解放军总医院眼科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副教授、教授、专家组成员。是中华眼科学会第二届常务委员,中华眼科杂志荣誉编委,全军泪液组顾问。长期从事眼科疾病的诊治研究、教学和医疗保健工作。对泪器及其周围组织的组织解剖结构进行了系统的实验和临床方面的研究,填补了我国人泪器组织解剖结构数据等方面的空白。1979年在我国率先开展泪道病的显微外科手术、并根据解剖特点设计了三种治疗泪道阻塞的手术,改进和创新了手术方法。曾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
出生日期 1955/01/01
阴正勤,女,1989年7月入伍,中共党员,现任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眼科医院院长、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眼科主任,主任医师、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留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攻读博士后、作为访问学者访问过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英国国家神经科学研究所。兼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常委、视觉生理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常委、中国视力残疾康复协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军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等近10种主要学术职务,并担任近10 部杂志的编委,积极参与学会工作,十余次成功举办国际国内眼科学术会议。获杰出青年基金1 项、国家科研课题8 项、教育部基金2 项,重庆市课题2 项,获得多项国家级科研基金资助,累计科研经费1200多万元。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 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 项;获国家专利2 项。发表学术论文171 篇,其中SCI收录52篇;主、参编中英文专著11 部。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36人、硕士研究生41人。指导国外进修生和留学生50多人次。荣立个人三等功3 次,被评为全军和总后“地方入伍的优秀大学生干部”、全国“三、八”红旗手、军队院校育才银奖、总后科技银星、总后优秀教师、总后优秀基层主官、重庆市争光贡献奖、重庆市 首届十大女杰 、校优秀导师等。获中美眼科学会2010年度金钥匙奖。重庆市眼科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
生卒年月 1919/01/01 - 2014/01/01
袁佳琴(1919-2014)1943年毕业于贵阳医学院。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津贴享受者。1946年创建天津中央医院眼科,即现在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 1957年晋升为眼科教授、1963年任硕士生导师、1964年当选为天津市政协委员、1969年- 1983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医疗教研工作,当选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4年当选第三届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1986年成为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华眼科杂志编委、亚太白内障屈光手术学会副主席、世界眼科医师学会顾问委员会委员、亚太眼科杂志编委等职。
生卒年月 1902/01/01 - 1975/01/01
张福星(1902-1975),眼科学专家,一级教授。1929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同年赴美国留学。曾任附属一院眼科主任、副院长、解放军总医院外科部主任兼眼科主任,是中国眼科学领域开拓者之一。
生卒年月 1924/01/01 - 2015/01/01
张汗承(1924-2015)安徽绩溪人,教授,主任医师。被誉为“泪液学之父”。从事眼科研究40余年,自行设计并获实验和临床成功的“眼球前节移植术”,“巩膜下巩嵌术”和“双瓣巩切术”及“角膜内皮”研究;发现并命名耳穴“视疲穴”,有效率很高。 先后撰写了《反射泪腺的神经支配》、《泪和泪膜》、《泪功能检查》、《泪分泌问题》等近200篇论文,获国家、军队和地方科技成果一至五等奖28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全军科技一等奖各一项);被评为广东省高校七五期间先进科研工作者;1992年获一军医重大科研奖;荣立三等功四次,领导眼科获集体三等功二次;主编了《泪腺病学》、《眼科手术》;参编《眼科新编》、《现代眼科学》、《现代医学疗法》等书。曾任卫生部眼科实验室学术委员、全国、全军泪液学协作组组长、成都军区眼科中心顾问、欧洲泪液学会会员、国际泪液学会会员、国际眼外科学会会员,《泪液学杂志》主编,《眼科研究》、欧洲《泪液学新闻》、《眼科学报》、《眼科新进展》等编委。
出生日期 1970/01/01
张惠蓉,女,中华眼科学会眼底病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华眼科学会新技术新疗法学组副主任委员,美国杂志名誉编委等。曾担任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主任,副主任32年。北医三院专家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北京市眼科会诊中心专家及《中华眼科杂志》,《中华眼底病杂志》等9种杂志编委.历任中华眼科学会第4﹑5﹑6届常委,北京市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生卒年月 1921/01/01 - 2014/01/01
张敬娥(1921-2014)1945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1946年起任华西大学医学院眼科助教、讲师,1950年任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主治医师、1955年担任副主任,其后任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副所长。 张敬娥在眼科学术研究上造诣颇深,几十年来,曾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北京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眼科学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华医学会《中华眼科杂志》编委、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眼科专题委员会委员、外院硕士、博士后研究生学位鉴定委员、北京残疾人协会委员等多项社会职务。
生卒年月 1906/01/01 - 1980/01/01
辽宁省新民县人,中共党员,眼科教授。曾任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主任及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全国眼科学会委员、湖南省眼科学会分会首任主任委员。1929年毕业于辽宁医学院,毕业后随高文翰教授从事眼科专业。日军侵占东北后,他携妻儿到南方工作,1940年到湘雅医院眼科任教。1954年,他开展总结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病案分析与讨论,采用电透热法,发表在《中华眼科杂志》上,引起很大反响,1956年,全国风行一时推行平流电治疗屈光不正,张教授根据当时情况,周密设计,亲临指导,采用各种方法治疗一大批患者,但发现90%以上效果不佳,研究论文发表后平息了这场风波,指导编写了第一版《临床实用眼科学》。
生卒年月 1921/01/01 - 1996/01/01
张普云(1921-1996)山东莱州(原接县)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国立北京大学医学院。1946年在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同年转至山东省立医院工作。曾任山东医学院眼科讲师、教授、教研室主任,山东省立医院眼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曾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四次全国妇女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第三、四届委员,《中华眼科杂志》荣誉编委,山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第四、五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1993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在青光眼、白内障、眼肌病专业领域有较深的学术造诣。代表著作有《中国现代医学——白内障、青光眼》(中英文版)、《儿科手册》(小儿眼病章节),4次参加编写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眼科学》。
出生日期 1970/01/01
张士元,男,自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眼科临床医疗及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眼科基础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经验,长于眼底病的诊治。60年代收集典型及特殊眼底病变资料并绘制眼底病变图象200多幅,为合著的《眼底病》一书积累了丰富的资料。60至70年代专题观察研究了眼内非磁性异物取出及异体玻璃体植换治疗玻璃体出血手术技术。80年代负责制定了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之视力残疾标准、调查方案及资料的总结。1988年起连选连任三届中华眼科学会主任委员。1995年主持召开了第二届国际眼科学术大会,现任WHO专家咨询委员,享受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政府特殊津贴,获亚太地区眼科学会荣誉奖,获多项科技进步奖,连续5年获市科委改革与发展奖,参与编著专著6部,发表论文20余篇。
生卒年月 1920/01/01 - 2011/01/01
张淑芳(1920-2011)194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1946年进同仁医院眼科工作。曾任眼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曾长期受聘于中央保健局,为高级领导做医疗保健工作,是中央保健局极有声誉的资深专家;曾为毛泽东主席以及多位老一辈国家领导人诊治眼疾,也曾多次为友好国家领袖如金日成主席、胡志明主席以及其他国家高级领导人诊治或手术治疗眼病。
生卒年月 1901/01/01 - 1982/01/01
张文山(1901-1982),我国知名眼科教授和有造诣的青光眼专家。湖南长沙人。先入湖南湘雅医学院,后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1929年毕业。 曾任青岛信义医院、重庆中央医院、南京中央医院主治医师。1947-1948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1948年回国,任佛山循道医院眼科主任。1951年后,历任第一军医大学、吉林医科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教授。对青光眼有研究,是前房角镜检查法在我国应用的引进者。在国内首先将前房角镜检查技术用于临床。 在大江南北讲学,培训、推广青光眼前房角镜检查应用技术。参与编写毕华德主编的《眼科全书》第一卷,撰有《原发性进行性虹膜萎缩》等论文。
出生日期 1920/01/01
张效房,郑州大学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20年10月出生于河南开封,男,回族,中共党员。曾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委员和常委、眼科学会眼外伤职业眼病学组组长及名誉组长、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常务理事及名誉副会长、河南省分会眼科学会主任委员及名誉主任委员、世界眼科基金会中国分会会长、《J .Ocular Trauma》(美国)杂志编委等。从事眼科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至今已60年。张效房是我国眼内异物研究的奠基人和眼外伤专业的学术带头人。1955年以来,张效房在眼内异物定位和摘出方面有38项发明和改进,被认为是我国对国际眼科学事业的两大贡献之一。至今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3项,国家专利1项,参编其他重要著作22部,其中主编《眼内异物的定位与摘出》《机械性眼外伤》《眼科学》《新编临床眼科学》《眼外伤学》等7部,发表和宣读科技论文248篇,其中180篇为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