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日期 1916/01/01
梁树今(1916. 9 - ),教授,女,河南商丘人,1941年毕业于国立贵阳医学院医疗系。建国后任中华眼科学会委员:长期从事眼科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曾任职于河北医学院,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研究》获1980年 P生部科技成果甲级奖、省科技成果三等奖,《急性高眼压对兔眼视网膜超微结构的影响》获1982年卫生部科技成果乙级奖。著有《眼底荧光血管造影释义》(上、 下册)、《眼科学》 等,并在《中华眼科杂志》上发表有关论文20余篇。是河北省第一、二、三、五、六届人大代表。
生卒年月 1916/01/01 - 2011/01/01
罗文彬(1916-2011),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著名眼科专家。四川岳池人。1943 年毕业于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获美国纽约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1944-1949年曾任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讲师、附属眼耳鼻喉医院住院总医师、主治医师。建国后,历任四川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眼科主任。曾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委员,四川省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眼科杂志》编委。长期致力于眼疾的诊治。 1949 年开展“泪囊鼻腔吻合术”、“视网膜脱离巩膜缩短术”。1983 年对眼球内异物的 X 线定位诊断方法进行了改革。撰有《泪囊鼻腔造孔术》、《眼部肺吸虫病 20 例报告》等论文。
生卒年月 1916/10/12 - 2011/11/07
李辰,1916年10月生,台湾嘉义人。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著名眼角膜移植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1940 年毕业于台北帝国大学医学部。1945年8月获该校医学博士学位,任台湾大学医学院眼科主任、副教授。1949年初到大陆。1949年2月任大连大学医学院(后改大连医学院)眼科主任、教授、第1附属医院副院长、第2附属医院副院长。1969年5月任遵义医学院副院长、教授、眼科主任。1979年-1986年任暨南大学副校长。 李辰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眼科大医”。自1949年从海峡彼岸归来后,他就把根深深扎在祖国。他是我国最早开展角膜移植手术的专家之一,异种角膜移植方面在国内领先,达国际先进水平。
生卒年月 1916/12/14 - 2006/10/08
李树元同志是辽宁黑山县人,1916年12月14日出生。1948年12参加革命工作。1952 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李树元同志1948年9月毕业于盛京医科大学。后在盛京大学附院眼科工作。历任医师、讲师、副教授。1957年李树元同志响应党的号召第一批支边,分配到内蒙古医学院组建附院及眼科教研室。任眼科教研室主任,眼科主任。1959 年任内蒙古医学院医学系副主任;1978 年 11 月任内蒙古医学院副院长。 李树元同志从事眼科教学及眼科临床工作近60年,为内蒙古自治区培养了大批医学专业人才。 他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并著有《眼科学》、《临床老年学》等著作,曾多次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奖,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获得“光荣人民教师”称号,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奖。
生卒年月 1917/01/01 - 2013/01/01
于1946年毕业于国防医学院大学部医科专业,历任第二军医大学眼科主治医师、讲师和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从事航空视觉研究。20世纪60年代,为克服高空近视对飞行员视力的影响,根据视觉生理理论设计双眼合像法防止空虚近视。飞行实验中可使飞行员目视距离提高约50%。1955年设计《标准近视力表》,并提出将远和近视力互相对比用于眼科临床诊断,经中华眼科学会通过,于1957年出版并在全国通用;1997年根据我国视力表设计标准改版,在全国发行。1987年编著《眼科屈光学》,曾参加《眼科全书》等眼科巨著中眼科屈光学内容的编写。
生卒年月 1917/11/01 - 1999/03/18
杨德旺(1917-1999)教授于1917年11月出生在江苏省盐城市。1941年大学毕业,先后在广西省立医院、湖南省立医院和重庆总医院等单位任职。 1949年初,他抱着“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坚强信念,拒绝了国民党的种种许诺,依然留在大陆报效新中国。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他先后历任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暨长海医院眼科主任、副教授、教授、主任医师,曾兼任上海江湾医院眼科主任;曾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上海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全国新疗法新技术学组、全国眼免疫学组、全国全军泪液学组和上海防盲办公室顾问;曾被聘为《中国实用眼科杂志》、《人民军医杂志》及《泪液学杂志》编委。
生卒年月 1918/01/01 - 2004/01/01
1912年毕业于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1949——1970年广西{省}区人民医院眼科主任,1970——1976广西大厂矿务局工人医院眼科主任,1976——2009广西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中华医学会广西眼科分会第一、二、三届主任委员,全国中西结合眼科葡萄膜炎科研组组长。从医5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在于实验性色素炎之病理改变与免疫复合物之检测,成功诱发了眼各种炎症,提出了变态反应Ⅱ型可是内因性非肉芽肿性葡萄膜炎不明原因之原因。为广西眼科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出生日期 1918/01/01
夏德昭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眼科专家,东北地区眼科学的奠基人。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沈阳市第七、八、九届政协副主席,辽宁省政协常委,历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中央常委、中央监委,农工党中央直属沈阳市小组长、沈阳市委主任委员,辽宁省委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委员、常委,中华医学会辽宁省眼科分会主委、名誉主委,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主任,中国医科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眼科杂志编委,眼科研究编委,中国实用眼科杂志主编、名誉主编。
生卒年月 1918/01/01 - 2010/01/01
郑效蕙教授是兰州大学眼科学学科创始人,甘肃省眼科事业的奠基人。1956年郑效蕙教授响应国家号召离开武汉同济大学,支援大西北来到兰州大学医院任教,开展眼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 郑效蕙教授是我国神经眼科的开拓者,她与韩哲生教授(原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院长、神经外科教授)合著了我国最早的《神经眼科学》专著,并撰写多本眼科学教材,带领甘肃省眼科医务人员开展卓有成效的防盲致盲工作,为甘肃现代眼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出生日期 1919/01/01
1942年12月辽宁医学院医疗专业毕业,曾在沈阳重明眼科医院工作4年,英国留学两年,1978年起在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工作,组建了沈阳市眼病研究所、沈阳市眼病医院,任副院长、眼病研究所名誉所长、主任医师。1991年10月国务院授予“在医疗卫生事业中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 精通英、日、俄语,并用英语授课。通晓眼科国内外理论技术,曾在《中华眼科杂志》上发表《沸水注射对于睑血管瘤的效果》、《组织埋植法对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效果》等多篇文章。
生卒年月 1919/01/01 - 2013/01/01
劳远琇(1919-2013)教授,毕业于湘雅医学院。1949年赴美留学。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生院,眼科基础理论及实用知识扎实广博。抗美援朝期间,历尽艰辛回到北京,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协和医院第一位全职眼科医生。 历任眼科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导师。撰写有关“神经视野学”方面的论文60余篇。获1987年卫生部科研成果进步奖。她参加医院“激素分泌性垂体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该课题1991年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同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出生日期 1919/01/01
李荣德(1919-逝世),1941年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1944年,转到四川华西大学医学院,1947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1948 年,到同仁医院眼科工作,1951年升任眼科主治医师。 李荣德的英语水平很高,基础很扎实,在参加抗美援朝医疗工作中荣立了三等功。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他领衔翻译并审校了(盖氏眼科学》一书。 1955 年,在《中华眼科杂志》上发表《交叉柱镜远离及其使用方法的研讨》的论文,对眼屈光学作出了贡献,受到了医学界的好评。 1979年起,他多次参加国外举办的眼科国际学术会议,为促进院、所国际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基础。1983年,担任北京市卫生技术干部科研职称评委会第一届委员,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国家教委所属学生近视防治工作专家指导小组组长等职。
出生日期 1919/01/01
1919年出生。1943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留校任眼科住院医师。1048年留学美国,先后在芝加哥市西北大学眼科进修班学习,任依利诺州眼耳科医院住院医师,新奥尔良市Tulane大学眼科研究员在美国南方乡村作眼病调查。1955年回国受聘于广慈医院,1957年调任至仁济医院任眼科主任,负责医教研工作。 在国内50年代,较早使用吸盘作白内障囊内摘除手术。专长于屈光不正,斜视弱视积泪道疾病的诊治及治疗提倡使用带状光检影镜进行屈光检查以提高矫正远视、近视、散光度及轴位的精确性,并把美国代会的检影镜研究改良提供苏州、上海厂方生产,对外示教推广。
出生日期 1919/01/01
魏景文(1919-逝世),天津市眼科医院主任医师,中国共产党员。曾任中华医学会《中华眼科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天津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天津分会理事,天津盲协委员。1944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医学系。 40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专长于青光眼及视网膜脱离及眼底疾病。1981年,将天津市生产的硅橡胶用于视网膜脱离手术取得成功,获天津市科技三等奖;1991年,“对视网膜脱离后的 B 超表现”的研究获天津市卫生局学科技术进步二等奖。 曾撰写眼科论文25篇,发表在国内各种学术期刊上。主编《眼内人工晶体并发症和处理》一书。1979-1981 年获天津市劳动模范称号。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生卒年月 1919/01/01 - 2006/01/01
徐志章(1919-2006)浙江宁波人,新疆医学院眼科教研室主任及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毕业于四川华西协合大学医牙学院医科(八年制),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 1956年创建新疆医学院眼科教研室及新疆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为第一任眼科教研室主任兼附院眼科主任。曾多次获得新疆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国家科技奖项。发表论文及编著70余篇。任《中华眼外伤职业性眼病杂志》、《新疆医学》和《新医学报》等编委。历任中华医学会全国眼科学会第二、三届委员,第四届常委,中华医学会新疆眼科分会第四届主任委员,第五、六届名誉顾问。获卫生部边远地区优秀科技工作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专家,新疆医科大学建院元老等荣誉称号。
生卒年月 1919/01/01 - 2014/01/01
河北青县人,1919年出生。1947年7月,北京大学医学院医学系毕业。历任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人民医院眼科副教授、科主任。1969年以来先后任甘肃省平凉地区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眼科主任、研究员,北京医科大学眼科客座教授,曾长期担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全国委员会常委、《中华眼科杂志》副主编、顾问、荣誉编委等。曾参与编著《眼科手册》(毕华德主编)《实用眼科学》1、2版。是享有政府特殊津贴的对医疗卫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之一。《中国中医眼科杂志》副主编、《眼科学彩色图谱》主编以及《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临床眼科杂志》、《中华眼底病杂志》、《眼科研究》、《眼科新进展》等杂志编委或顾问。
生卒年月 1919/01/01 - 2014/01/01
袁佳琴(1919-2014)1943年毕业于贵阳医学院。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津贴享受者。1946年创建天津中央医院眼科,即现在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 1957年晋升为眼科教授、1963年任硕士生导师、1964年当选为天津市政协委员、1969年- 1983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医疗教研工作,当选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4年当选第三届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1986年成为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华眼科杂志编委、亚太白内障屈光手术学会副主席、世界眼科医师学会顾问委员会委员、亚太眼科杂志编委等职。
生卒年月 1919/01/01 - 2006/01/01
朱文荣(1919-2006)江苏镇江市人。1947年毕业于上海国防医学院医科。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天津总医院眼科工作,1953年任天津军医大学眼科讲师。1963年入中山医学院进修,1964年返校继续从事临床医疗和教学任务以及有关房水动力学的研究,自行研制成功一台“房水荧光光度计”,1980年经进一步改进,研制样机成功,在我国青光眼治疗研究手段上填补了一项空白,获得吉林省科研成果二等奖及卫生部科研成果二等奖,成为我国著名的房水动力学专家。他是白求恩医科大学教授,曾任中华医学会吉林省分会眼科学会主委、长春市眼科学会主委、中华医学会青光眼协作组成员、长春市政协副主席、中国农工民主党吉林省副主任兼长春市委会主席等职。著作有:《眼科论文集为纪念朱文荣教授七十寿辰》。
生卒年月 1919/05/01 - 2004/11/06
方谦逊(1919-2004)教授,我国知名眼科专家,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眼科教研室博士研究生导师,原华西协合大学眼耳鼻喉医院(存仁医院)院长,原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主管科研工作副院长。 1941 年辗转到达四川成都,就读于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1947年毕业,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并以优异成绩应聘留校,在眼科行医执教。 方谦逊教授 1978 年至 1988 年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并任《中华眼科杂志》编委会委员20余年,曾任中华医学会儿童弱视学组副组长和《中华眼底病杂志》顾问。曾担任全国医用激光学会副主任委员和四川省光学学会理事;四川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和《生物医学工程杂志》副主编。
生卒年月 1920/01/01 - 1994/01/01
董世范(1920-1994),吉林省首位眼科学硕士生导师。曾任白求恩医科大学二院眼科主任,中华眼科学会委员,《中华眼科杂志》编委,吉林省眼科学会主任委员,东北地区眼科学术会议发起者。1980年发明眼科红外电视摄像机,获卫生部科研成果二等奖。